课程简介
《国际人权法》教学大纲
一、课程基本情况
课程名称:国际人权法
课程英文名称: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
课程类别:专业选修课
周学时:2学时
开课院系: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
授课对象:永利集团3044官网欢迎您三年级本科生
先修要求:国际法
教材及主要参考书:
白桂梅主编:《人权法学》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;[教材]
肖君拥:《国际人权法讲义》,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;
夏勇:《人权概念起源:权利的历史哲学》,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。
夏勇:《走向权利的时代: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》,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;
国际人权法教程项目组:《国际人权法教程(第一卷)》,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;
Olivier De Schutter,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: Cases, Materials, Commentary,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, 2014;
Philip Alston,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 Context: Law, Politics and Morals, Oxford University Press, 2007.
二、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
《国际人权法》是我国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。国际人权法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分支学科,也是整个人权法律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。学习国际人权法,既能了解和掌握该领域的相关规则和研究方法,积累知识,提高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;又能增强现代民主、法治和人权观念,增加从人权角度观察问题的思考角度。
从知识板块方面来看,课程体系包括人权的基础理论与历史发展;国际人权标准;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;经济、社会和文化权利;弱势群体的人权;国际人权保护机制;国家人权保护机制;工商业与人权等。学生要了解相关制度的历史与现状,学会从国际法角度思考人权法律价值的保护与实现。通过本课程学习,不仅要强化现代人权理念,更要促进加深对国际法、国际关系中人权议题的系统认知。
三、相关教学环节安排
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,以理论研习和制度分析为主,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。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、知识应用能力、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。分为理论教学环节、案例剖析环节以及实践应用环节。
学前准备:阅读相关文献与著作;关注法律经典案例与现实法律事件,尝试开展分析与评论;做到预习、课堂互动、复习环节有机一体,提高学习效果。
教学方式:本课程在教学方法上,以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相结合。教师综合运用讲授与启发式、研讨式、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方法,激发学生对于国际人权法的学习兴趣和问题意识。适时组织疑难案例的讨论、辩论和诊所式教育活动。
四、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
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整体安排,本门课程的学时安排为30学时,三年级第二学期开设。
五、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标准
考核方式采取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综合评估的方式,平时成绩占40%,期末成绩占60%。平时考核包括考勤、课堂讨论辩论参与、小组陈述等;期末考核采取开卷考试方式。
六、大纲说明
1.本大纲根据法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特点,规定了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、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。
2.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,对教学内容、次序和学时分配等,可视具体需要作适当的调整。